海原縣是革命老區,素有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早已深深根植在這里,雙擁文化已儼然成為海原的一道靚麗風景,海原軍民共同澆灌,開出了一朵絢麗多彩的“雙擁之花”。
馬志虎是一名退役軍人,也是海原縣賈塘鄉賈塘新村黨支部書記。剛上任,就有一道難題擺在馬志虎面前,當時村里還有六成的居民家里還沒有通上自來水。于是,馬志虎帶著“兩委”班子積極奔走,聯系當地水務部門并派施工隊進村,很快就讓家家戶戶都通上了自來水,村民們對這個年輕的村支書刮目相看。
賈塘新村所在的賈塘鄉一直有養牛的傳統。自從村里通上自來水后,肉牛飲水有了保障,馬志虎借機向鄉親們宣傳海原縣的肉牛養殖政策,在馬志虎的帶領下,賈塘新村全村牛存欄600余頭,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萬元。
退役不褪色,換裝不換心。在馬志虎看來,雖然自己已經脫下了軍裝,但是,無論身處哪一個崗位,作為一名軍人的初心不會改變。
雙擁工作貫穿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始終保持著蓬勃的生命力,在各個領域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海原縣委、縣政府始終把雙擁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全縣黨政軍民緊密團結,推動雙擁工作在鞏固中提升,在創新中發展,軍地共建成果豐碩,雙擁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有力促進了全縣經濟平穩運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部隊需要什么,黨委政府就辦什么。”近年來,海原縣主動對接改革強軍新要求,全力支持部隊練兵備戰,傾力幫助部隊解決實際問題,形成部隊練打仗、地方練支前的生動局面。走訪慰問駐軍部隊、消防救援隊25家次46余萬元,退(現)役軍人家屬4377戶(人次),實現了現役軍人家屬慰問全覆蓋,慰問優撫對象及困難退役軍人家庭460戶,發放慰問金267.3萬元,慰問“一等功”現役軍人家庭1戶10000元、“二等功”現役軍人家庭1戶5000元、“三等功”現役軍人家庭95戶9.5萬元,為“四有士兵”家庭送喜報178份。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每年主持召開議軍工作會議、雙擁工作會議,軍地雙方共敘魚水情深,推動雙擁工作高質量縱深發展。
今年63歲的羅進福是一名退伍軍人,也是一位有著40年黨齡的老黨員。記者見到羅進福時,他正在自己的家庭農場修剪核桃樹,疏除過密枝、病蟲枝。脫下戎裝后,羅進福先后在化工廠、煤礦廠打過工,跑過運輸、包過工、干過養殖種植,近20年在外漂泊打工沒有歸屬感的日子讓他萌生了回到家鄉創業的念頭。
在外出務工期間,羅進福開始了解考察適合本村發展的一些種植項目,因遼核系列品種,耐寒耐旱最終確定在本村帶動村民種植,2015年,他把核桃苗購買回來開始種植。憑借著在部隊中磨煉出的毅力和執行力,羅進福從零開始學習核桃種植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從選苗、栽種到日常管理,每一個環節他都細心鉆研、親力親為。最終,他的堅持打動了鄉親們,大家紛紛加入核桃種植隊伍。現如今,段塬村核桃種植規模已達到300余畝。
從入伍到退伍創業,44年來,羅進福身份在變,初心不變。他說:“我一直堅信,無論在哪個崗位,從事什么工作,都要認真履職、不懈的拼搏。今后我還要繼續發揮軍人本色,用自己的示范帶動作用調動起村民的積極性,鼓勵大家自主發展果樹種植,帶動鄉親們用勤勞的雙手增收致富。”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軍民融合謀發展,雙擁共建譜新篇”……走在海原城區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一幅幅引人注目的雙擁宣傳標語。車站、醫院等窗口單位,“軍人優先”等字樣令人倍感溫馨,處處彰顯著濃厚的擁軍氛圍,聚集起推動發展的磅礴力量。
近年來,海原縣堅持貫徹落實《退役軍人保障法》《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等有關擁軍優屬法律法規,全面落實優撫對象各項撫恤優待優惠政策。2021年以來,完成182名新增優撫對象申報審批工作,為1176名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累計發放各類撫恤金1789萬元,優先為退役軍人創業提供資金支持,發放金融崇軍貸79筆共計1701.5萬元,退役軍人持優待證免費乘坐公交車。舉辦“雙擁在我心、軍地一家親”專場文藝演出3場,印發宣傳材料3000余份。邀請國防大學原后勤學院教授為縣科級以上領導干部開展國防教育形勢報告會。在各學校開展“老兵宣講團”宣講活動12場次,舉辦國防教育文藝節目演出4場,播放國防教育及雙擁工作教育新聞和專題片25條(部),在全縣中小學開設軍訓課和國防知識教育課,6000多名高中學生參加軍訓和國防教育。積極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日”活動,大力宣傳國防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增強全民國防觀念。
紅色沃土激蕩雙擁熱潮。站在新的起點上,海原縣將全力服務強軍大戰略、全力做好保障大文章、全力構建雙擁大格局,扎實辦好備戰急需、部隊急用、官兵急盼的事,共同譜寫“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雙擁共建新篇章。(記者 劉立濤 馬彥軍 范本哲)